第一个站内站

第一个站内站

预制舱+智能箱变:30天完成光伏升压站交付,提速并网50%!

现在,一套"预制舱+智能箱变"的组合拳,正在改写行业规则:30天完成升压站交付,提速并网50%

 

抢装季的痛:时间就是钱,延迟一天亏一辆车

光伏电站的收益账,时间成本最金贵。

100MW光伏项目为例:

 

1231日并网,按0.3/度的标杆电价,年发电量约1.6亿度,年收入4800万元;

若延迟到次年3月并网,少了3个月发电期,直接损失1200万元;

若因设备问题导致验收卡壳,错过补贴窗口期,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万元。

但传统升压站建设有多慢?

 

设备采购:箱变、开关柜、保护装置等需多方比价,交货周期30-45天;

现场施工:基础浇筑、设备吊装、线路铺设,至少需要45天;

调试验收:电能质量测试、继电保护校验、电网联调,至少15天;

总周期:3个月起步,稍有延误就跨月,直接踩中补贴"红线"

更头疼的是"不确定性":箱变到货晚3天,预制舱尺寸与现场不符,施工队因天气窝工……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全站工期就得往后推,抢装季的"时间窗口"说没就没。

 

预制舱+智能箱变:30天交付的"黄金组合",专治抢装焦虑

针对抢装季的"时间痛点",我们推出"预制舱+智能箱变"全链条交付方案——从设备生产到并网验收,全程压缩周期,30天完成升压站建设,让项目抢在补贴截止前"踩线并网"

 

1. 智能箱变:工厂预调试,现场"即插即用"

传统箱变的生产、运输、安装是"三步走",每个环节都可能卡时间:

 

工厂生产20天→运输5天→现场安装调试15天→总耗时40天。

我们的智能箱变采用"工厂预组装+预调试"模式:

 

箱体在工厂完成整体装配,绕组、开关、保护装置提前调试到位,出厂前做满负载测试(模拟光伏电站满发场景);

运输采用"整体吊装"12500kVA箱变仅需2小时到场;

现场只需"固定箱体+连接电缆"2天完成安装,48小时内完成带电调试。

数据对比:传统箱变交付需40天,智能箱变仅需6天,提速85%

 

2. 成套预制舱:并网接口"标准化",现场"零改造"

并网环节最容易卡壳的,是箱变低压侧到电网接入点的"最后一公里"——线路铺设、保护装置、计量设备、通信模块……每个环节都可能因标准不统一返工。

 

我们的成套并网预制舱,直接把"并网所需的所有设备"集成到一个标准化舱体内:

 

内置开关柜、防孤岛保护装置、电能质量监测终端、通信模块(支持4G/5G双通道);

舱体尺寸、接口规格与智能箱变"无缝匹配"(如低压出线端子位置、电缆孔径提前预留);

工厂预组装时已完成内部接线,现场仅需"吊装就位+接入箱变低压侧"2天完成安装。

案例:某100MW光伏项目,传统模式并网预制舱需20天(设计10+生产5+安装5天),我们用预制舱仅用5天(生产3+运输1+安装1天),直接省15天!

 

3. 全链条协同:设计-采购-施工-验收"一条龙",时间零浪费

单独用预制舱或智能箱变,可能只是"局部提速";但两者+全链条服务,才能实现"30天交付"的终极目标。

 

我们的服务流程:

 

1-5天:根据项目需求(容量、电压等级、场地尺寸),完成箱变+预制舱的"一体化设计"(避免后期返工);

6-15天:同步生产箱变(工厂预调试)和预制舱(集成设备预安装),双轨并行不耽误;

16-25天:箱变到场安装(2天)→预制舱到场安装(2天)→高低压线路连接(3天)→全站联调(5天);

26-30天:电网验收(提前同步资料)→一次通过→并网发电!

关键优势:设计阶段就预留箱变与预制舱的接口,避免"设备到了现场对不上";采购、生产、施工同步推进,时间利用率提升100%

 

30天交付不是梦,抢装季的"收益保命符"

某西北光伏项目负责人王总感慨:"我们项目原本计划9月并网,结果7月才确定EPC,按传统模式肯定赶不上补贴。后来用了你们的‘预制舱+智能箱变’方案,从设计到并网只用了28天,101日顺利并网,补贴一分没少拿!"

 

这正是"预制舱+智能箱变"的核心价值——用工厂化的效率替代现场的"手工作业",用标准化的接口消除协调的"沟通成本",用全链条的服务兜底抢装的"时间风险"

 

结语:抢装不焦虑,30天并网就找我们

2024年的光伏补贴窗口正在关闭,抢装季的"时间战"已进入白热化。

当别人还在为"箱变到货晚""预制舱尺寸不符"焦头烂额时,你已经用"预制舱+智能箱变"组合,把3个月的工期压缩到30天,把并网收益提前攥在手里。

cache
Processed in 0.01121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