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站内站

第一个站内站

油浸式变压器常见故障类型全解析:从绕组到冷却,这些“毛病”要早防!

油浸式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老大哥”,但再皮实的设备也免不了出问题。作为运维过50+油变项目的工程师,今天就总结常见的8类故障,帮你提前“排雷”!

 


采购油浸式变压器,尽在江苏中盟电气

一、绕组故障:变压器的“心脏”出问题

绕组是变压器的核心(负责电能转换),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件,常见故障有3种:

 

1. 匝间短路

原因:绕组绝缘层老化(长期高温或过电压)、机械振动导致绝缘破损、制造工艺缺陷(匝间绝缘薄弱)。

表现:局部发热(温度异常升高)、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三相电阻差值超2%)、油中溶解乙炔(CH₂)气体激增(超过注意值)。

后果:短路匝数增多会导致绕组烧毁,甚至引发火灾。

 

2. 相间短路

原因:绕组间绝缘距离不足(安装时受外力挤压)、绝缘油受潮(击穿电压下降)、雷电过电压(瞬时高压击穿绝缘)。

表现:差动保护动作(变压器两侧电流差值超阈值)、油温骤升、瓦斯继电器跳闸(内部气体积累触发)。

后果:直接烧毁绕组,变压器报废。

 

3. 绕组接地(对地短路)

原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绕组感应电压升高)、绕组绝缘破损(如动物啃咬、机械损伤)、绝缘油劣化(耐压降低)。

表现:接地保护动作(中性点电流异常)、油色谱分析显示氢气(H₂)和甲烷(CH₄)含量超标。

后果:绕组与铁芯短路,局部放电加剧,加速绝缘老化。

 

二、铁芯故障:“骨架”变形,效率暴跌

铁芯是变压器的磁路核心,故障多因安装或维护不当引发:

 

1. 铁芯多点接地

原因:铁芯夹件绝缘损坏(如螺栓松动导致金属接触)、硅钢片毛刺未处理(运行中摩擦产生金属颗粒搭接)、油泥堆积(导电物质连接不同接地点)。

表现:铁芯接地电流异常(正常<100mA,故障时可达数安)、油温升高(涡流损耗增加30%~50%)、空载损耗增大(比正常高20%以上)。

后果:局部过热烧毁铁芯,变压器效率大幅下降。

 

2. 铁芯松动

原因:夹件螺栓未拧紧(运输振动导致)、硅钢片间绝缘漆脱落(运行中振动松散)。

表现:运行时发出“嗡嗡”异响(电磁力振动加剧)、铁芯对地电容变化(局部放电风险增加)。

后果:振动加剧导致其他部件(如绕组、套管)松动,加速整体老化。

 

三、绝缘油故障:“血液”变质,绝缘失效

绝缘油是变压器的“血液”,负责绝缘、散热和灭弧,常见问题有:

 

1. 油质劣化

原因:高温氧化(长期超温运行,油温>85℃加速氧化)、水分侵入(密封不良或呼吸器失效)、杂质混入(检修时灰尘进入)。

表现:油的击穿电压下降(低于30kV需处理)、酸值超标(>0.1mgKOH/g)、界面张力降低(<35mN/m)。

后果:绝缘性能下降,引发局部放电甚至击穿。

 

2. 油位异常

原因:油温过高(膨胀导致油位上升)、油枕胶囊破损(漏油导致油位下降)、呼吸器堵塞(无法呼吸,油位波动)。

表现:油位计指示异常(高温时油位过高,低温时过低)、轻瓦斯保护动作(油位下降导致气体聚集)。

后果:油位过低可能使绕组暴露,绝缘击穿;油位过高可能溢出,污染设备。

 

3. 油中溶解气体超标

原因:内部放电(局部高温分解油分子)、过热(绕组或铁芯过载)、绝缘材料分解(老化产生气体)。

表现:色谱分析显示氢气(H₂)、乙炔(CH₂)、甲烷(CH₄)等气体含量异常(如CH₂>5μL/L需警惕)。

后果:气体积累可能引发爆炸(尤其油中含CH₂时,说明存在电弧放电)。

 

四、冷却系统故障:“散热器”罢工,温度失控

油浸式变压器依赖冷却系统(油自然循环、风冷、水冷)散热,故障会导致温度飙升:

 

1. 散热器堵塞

原因:油泥堆积(油质劣化产生)、灰尘/杂物堵塞散热片、冷却风扇故障(电机烧毁或叶片变形)。

表现:变压器油温异常升高(环境温度30℃时,顶层油温>85℃)、冷却系统噪音增大(风扇卡滞摩擦)。

后果:绕组绝缘加速老化(温度每升高10℃,寿命缩短一半),甚至热击穿。

 

2. 油泵/油流继电器故障

原因:油泵轴承磨损(长期运行振动)、油流继电器触点卡涩(杂质堵塞)。

表现:油流指示异常(显示“无油流”但实际有油)、潜油泵异响(轴承损坏)。

后果:绕组冷却不均(局部过热),加速绝缘劣化。

 

五、套管故障:“桥梁”断裂,内外电路中断

套管是连接变压器内部绕组与外部母线的绝缘部件,常见故障:

 

1. 套管闪络/放电

原因:套管表面污秽(灰尘、盐雾积累)、爬电距离不足(污秽等级高)、套管裂纹(机械碰撞或热胀冷缩)。

表现:套管表面有放电痕迹(电弧灼烧的黑色斑点)、局部放电量超标(>100pC)、油色谱显示乙炔(CH₂)增加。

后果:绝缘击穿,引发相间短路或接地故障。

 

2. 套管密封失效

原因:密封胶垫老化(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套管与法兰连接松动(螺栓未拧紧)。

表现:套管渗油(油迹沿瓷套向下流)、油位下降(漏油导致)。

后果:绝缘油减少,绝缘性能下降,可能引发套管爆炸。

 

六、分接开关故障:“调压开关”失灵,电压不稳

分接开关用于调节变压器输出电压,常见故障:

 

1. 触头接触不良

原因:触头氧化(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弹簧压力不足(调节次数过多疲劳)、切换时电弧烧蚀(操作过电压)。

表现:分接开关处发热(红外测温温度异常)、空载电压偏差大(超过额定电压±5%)、油色谱显示乙炔(CH₂)升高。

后果:局部过热烧毁触头,甚至引发相间短路。

 

2. 切换机构卡涩

原因:传动齿轮磨损(润滑不足)、操作机构连杆变形(外力撞击)、限位装置失效(误动作)。

表现:分接开关无法正常切换(卡在某一档位)、操作时发出异响(机械摩擦)。

后果:无法调节电压,变压器无法适应电网电压波动。

 

七、密封失效:“漏油”不止,隐患重重

油箱或套管的密封不良会导致油泄漏,常见问题:

 

1. 油箱焊缝渗油

原因:焊接质量差(有气孔、裂纹)、长期振动导致焊缝开裂。

表现:油箱底部或侧面有油滴渗出、油位缓慢下降。

后果:绝缘油流失,绕组散热不良,可能引发火灾。

 

2. 套管将军帽渗油

原因:将军帽(套管顶部密封件)与套管螺纹配合不紧、密封胶老化。

表现:将军帽处有油珠凝结、油位下降。

后果:雨水或灰尘进入套管内部,引发放电故障。

 

八、保护装置误动/拒动:“保镖”罢工,故障扩大

虽然不属于变压器本体故障,但保护装置异常会延误故障处理:

 

误动:保护定值设置错误(如过流保护阈值过低)、二次回路接触不良(信号误传)。

拒动:继电器老化(触点粘连)、直流电源故障(保护装置失电)。

后果:变压器故障时无法及时跳闸,扩大事故范围(如波及电网其他设备)。

 

总结:故障预防“三早原则”

油浸式变压器的故障多由绝缘老化、过载运行、维护不当引起。日常运维要做到:

 

早监测:定期做油色谱分析、红外测温、绕组直流电阻测试;

早处理:发现油质劣化、温度异常等问题,立即停机检修;

早预防:控制运行温度(≤85℃)、定期清理散热器、保持密封良好。


cache
Processed in 0.00947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