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光伏电站规模化建设,光伏升压预制舱凭借集成度高、施工周期短的优势,成为地面电站与大型工商业项目的热门选择。然而,市场中产品良莠不齐,若采购环节稍有疏忽,轻则延误工期,重则埋下安全隐患。本文直击采购痛点,助你避开隐形雷区!
1. 明确技术参数,拒绝“按图生产”陷阱
厂家提供的图纸≠最终成品!许多项目因厂家未严格匹配设计需求,导致现场无法并网。
✅ 必查项:
•
电气参数:额定电压、短路开断电流、绝缘水平是否与电网接入批复一致;
•
结构尺寸:舱体长宽高、重量是否适配运输限高(常见卡在隧道/桥梁限界);
•
散热设计:高原地区需额外验证温升试验报告,避免降效运行。
2. 核查厂家“全链条能力”,警惕皮包公司
低价中标后甩锅的戏码屡见不鲜。某西北项目曾因集成商无高压设备生产资质,被迫拆舱返工!
✅ 必查项:
•
•
案例实锤:索要同类项目验收视频/检测报告,尤其关注同海拔、同气候条件案例。
3. 交货周期暗藏玄机,口头承诺无效!
“45天发货”可能是文字游戏——某项目因厂家拖延交付,导致土地租金日损数万元。
✅ 必查项:
•
分段交付节点:明确舱体焊接、出厂试验、物流发运的具体时间;
•
违约罚则:合同需注明延期1天赔付合同额0.1%,超15天可解约索赔。
4. 出厂试验做足表面功夫?现场复测才见真章!
部分厂家仅做基础绝缘测试,省略动态负载试验,导致并网后保护误动作频发。
✅ 必查项:
•
见证试验:要求厂家提供第三方出具的局放检测、温升试验、短路耐受试验报告;
•
到货抽检:委托电科院现场复测局放量,防范运输导致的隐性损伤。
5. 定制化≠无限妥协,接口标准化才是王道
为迁就旧设计强行定制,反而增加对接难度。某项目因预制舱与主变接口不匹配,额外耗费20万改造!
✅ 必查项:
•
标准化接口:确认预制舱预留的CT/PT、通信光口、一次电缆室布局是否符合国标;
•
扩容弹性:问清舱体是否支持后期增容,避免未来并网瓶颈。
6. 售后承诺需“落地”,别被客服话术忽悠!
“24小时响应”可能是指24小时后回电话。某南方项目暴雨导致舱门密封失效,厂家拖延半月才处理。
✅ 必查项:
•
驻场条款:要求厂家提供项目期驻场工程师联系方式;
•
备件库查询:实地考察省级备件仓库,确认易损件库存周期≥3年。
7. 合同陷阱五花八门,逐条抠字眼保权益!
“符合行业标准”等模糊表述=免责金牌。某项目因未约定防腐等级,沿海电站3年箱体锈蚀穿孔!
✅ 必查项:
•
性能兜底:明确承诺年故障停运次数≤1次,否则赔付发电量损失;
•
知识产权:要求开放SCADA系统源代码,防范厂家锁死监控权限。
结语:
采购光伏升压预制舱绝非“交钥匙工程”,从技术澄清到合同闭环,每一步都需像侦探般刨根问底。记住:省下的每一分冤枉钱,终将变成未来25年的发电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