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站内站

第一个站内站

充电站新政策重磅出台!这4大要点将重塑行业格局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充电桩行业广泛关注。这份文件围绕“大功率充电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9项具体措施,其中与运营端直接相关的核心内容,老郭帮大家梳理如下:

 


一、2027年目标:大功率充电设施要“跑起来”

《通知》明确提出: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单枪充电功率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含液冷超充)要超过10万台,同步推动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迭代升级。

 

划重点:

 

250kW是“液冷超充”的核心门槛(普通快充桩多为120-180kW),这一目标直接指向“重卡货运、长途运输”等高功率充电需求场景;

“液冷超充”因能解决大电流充电时的散热问题(避免枪头过热),是大功率充电的主流技术方向,政策明确支持其规模化落地。

二、布局原则:因地制宜,适度超前

政策强调,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需结合场景需求,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原则。

 

怎么理解“适度超前”?

 

比如物流园区、高速服务区、港口等重卡/商用车高频场景,需提前规划大功率充电位(如预留240kW以上桩位),避免后期因需求激增导致“有车无桩”;

普通乘用车充电站可按10%-20%比例”配置大功率桩(如10台快充桩中配2240kW),兼顾效率与成本。

三、专用场景:重卡货运+多元融合

针对重卡货运、工程车辆等专用场景,《通知》提出两大关键方向:

 

建设专用大功率充电设施:

重点在物流园区、港口、矿山等区域,布局适配重卡的超充桩(单枪功率普遍300kW-500kW),解决“充电慢、排队久”的痛点(重卡充满电需1-2小时,普通桩需6-8小时)。

场景融合提升收益:

鼓励充电场站与餐饮、便利店、汽车美容等业务结合,打造“充电+服务”综合体。例如:司机充电时可就餐、购物,场站通过多元服务提升单客收入(某案例显示,融合后场站日均营收提升30%)。

四、运营保障:10年以上长租期稳预期

针对充电场站“用地难、回报周期长”的痛点,《通知》明确:鼓励地方政府、业主单位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保障运营主体长期稳定经营。

 

为什么重要?

 

充电桩投资回报周期约5-8年(大功率桩因成本高,周期更长),10年以上租期能降低运营商的资金压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场;

长期稳定的场地保障,也有利于运营商提前规划设备升级(如未来替换更高功率的桩),避免“短租期内重复投入”。

政策影响:行业将迎“大功率时代”

这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充电桩行业正式从“普通快充”向“大功率超充”加速转型。对运营商而言,抓住政策红利的关键是:优先在重卡/商用车场景布局大功率桩,同步探索“充电+服务”融合模式,并争取长期稳定的场地支持。

 

老郭提醒:如果正在规划充电站,不妨重点关注当地政府对大功率桩的补贴政策(部分省份已出台“按功率补贴”细则),结合自身场地资源,抢占行业先机!


cache
Processed in 0.01277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