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站内站

第一个站内站

高速公路服务区 “一桩难求”?大容量箱变能否终结充电焦虑?

国庆假期,新能源车主李女士驾车行驶在京港澳高速,连续经过 3 个服务区,都因充电桩排队超 2 小时被迫继续赶路。这并非个例,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节假日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平均排队时长超 1.5 小时,部分热门线路甚至达 4 小时,“一桩难求” 已成新能源长途出行的头号痛点。而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或许就藏在服务区地下 ——大容量箱式变压器(简称大容量箱变) 。



传统服务区充电设施为何力不从心?根源在于电力供应 “先天不足”。多数服务区原有箱变容量仅能满足基础照明、餐饮用电,面对单台功率超 120kW 的直流快充桩,瞬间过载导致电压骤降、设备跳闸频发。某省高速管理部门统计,因箱变容量不足引发的充电故障,占服务区充电问题总量的 68%



大容量箱变正是为此而生。以 2500kVA 级产品为例,其供电能力是常规箱变的 3 倍,可同时满足 20 台快充桩稳定运行,配合智能负荷调控系统,能在多台车辆同时充电时自动分配电能,确保电压波动控制在 ±2% 以内。江苏某高速服务区升级 3200kVA 箱变后,充电效率提升 40%,排队时长缩短至 30 分钟内。



除了扩容,新型大容量箱变还自带 “智慧大脑”。内置 AI 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充电桩用电数据,提前预判过载风险并智能调度;防护等级达 IP56,可抵御暴雨、沙尘等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率下降 70%。浙江甬台温高速试点的智能箱变,实现连续 365 天零故障运行。



随着《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实施,全国超 2000 对服务区启动充电设施升级计划。大容量箱变不仅是电力扩容的硬件支撑,更是新能源长途出行生态重构的关键支点。当每座服务区都配备 “电力心脏”,或许新能源车主告别 “里程焦虑” 的那一天,真的不远了。


cache
Processed in 0.01335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