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项目开发中,升压站成套设备(光伏升压箱变、并网预制舱等)是连接发电侧与电网的“关键且核心设备”。但采购时,很多项目方常遇到“沟通低效”“参数不对接”“售后无保障”等问题——如何高效对接新能源设备厂家,选到适配又可靠的设备?作为深耕行业10年的升压站成套设备厂家,我们总结了5步对接法,帮你避开90%的采购坑!
一步:前期准备——明确需求,避免“鸡同鸭讲”
采购前,先做“需求清单”是关键!很多采购方因前期调研不足,导致光伏升压站箱变厂家反复修改方案,浪费时间成本。我们的建议是:
✅ 列清技术参数:
装机容量(如3MW/5MW/10MW);
升压等级(10kV/35kV);
环境条件(海拔、温度、湿度、盐雾等,如沿海项目需IP55防护);
并网要求(电网接入电压等级、电能质量标准,如THD≤3%)。
✅ 明确交付周期:
光伏项目常面临“抢并网”压力,需提前确认厂家的生产排期(常规30-45天,定制化项目需60天以上)。
✅ 预算范围:
升压站成套设备价格受容量、配置、品牌影响(如干式变压器 vs 油浸式、进口器件 vs 国产器件)。建议先调研市场均价(3MW项目约80-120万),避免被“低价陷阱”误导。
第二步:筛选箱变厂家——看“硬实力”,不迷信“低价”
市场上升压站厂家鱼龙混杂,如何筛选靠谱合作方?记住3个核心指标:
1️⃣ 技术资质
查认证:是否通过国网设备抽检(如DL/T 5807-2020)、CQC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
看案例:要求提供同容量、同环境的项目案例(如“某5MW农光互补项目升压站”),可实地考察;
研发能力:是否有独立技术团队(可要求沟通技术方案),避免“贴牌厂家”(只做组装,无核心技术)。
2️⃣ 服务响应
售前:能否提供免费技术方案设计(含设备选型、布局图、接线图);
售中:生产进度是否透明(如每周反馈生产照片/视频);
售后:质保期(至少3年,核心部件5年)、故障响应时间(≤2小时远程诊断,24小时到场)。
3️⃣ 性价比
低价≠划算!需对比“全生命周期成本”:
设备损耗:低损耗变压器(如SCB14)比普通变压器年省电费5%-8%;
运维成本:模块化设计(如预制舱快拆结构)可降低50%运维时间;
隐性风险:无资质厂家可能因质量问题导致并网延迟,损失发电收益。
第三步:技术对接——细节决定成败
确定厂家后,技术对接是核心环节!需重点确认以下内容,避免“货不对板”:
1️⃣ 设备参数核对
光伏升压箱变:容量(如1850kVA/2500kVA)、绕组材质(铜绕组 vs 铝绕组)、绝缘等级(F级 vs H级);
并网预制舱:内部布局(高压柜、低压柜、SVG安装位置)、散热设计(风冷 vs 液冷)、防护等级(IP54 vs IP55);
通信协议:是否支持IEC 61850(电网调度要求)、Modbus(本地监控)等协议。
2️⃣ 定制化需求确认
环境适配:高原项目需降容设计(如海拔>2000米,变压器容量需×0.8);沿海项目需加强防腐(如镀锌钢板+环氧涂层);
功能扩展:是否预留储能接口(如PCS安装位置)、多机并联功能(适应未来扩容)。
3️⃣ 图纸与文档确认
要求厂家提供全套技术文件:
设备清单(含型号、数量、品牌);
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布置图;
出厂试验报告(如耐压试验、温升试验);
运维手册(含日常巡检、故障处理指南)。
第四步:商务谈判——明确责任,规避风险
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需重点约定以下条款:
✅ 价格与付款:
明确总价是否含运费、安装支架、接地网等附属设施;
付款节点(建议分3期:合同签订付30%,发货前付60%,验收合格付10%)。
✅ 交付与验收:
交货地点(项目现场/仓库);
验收标准(国标+合同约定,如温升试验、局放测试);
延迟交付赔偿(如每延迟1天,按合同额0.1%赔付)。
✅ 售后条款:
质保期(核心部件如变压器≥5年,外壳≥3年);
故障处理(如因厂家设计问题导致的故障,需免费更换配件);
技术培训(免费提供操作、维护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第五步:交付验收——严把“最后一关”
设备到场后,验收环节不能马虎!需重点检查:
外观检查:外壳有无变形、划痕,标识是否清晰(如额定容量、出厂编号);
功能测试:
▶ 变压器:空载/负载损耗测试(对比出厂报告);
▶ 预制舱:温升测试(满载运行4小时,舱内温度≤45℃);
▶ 保护功能:模拟过流、过压场景,验证保护动作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资料移交:核对说明书、合格证、试验报告等文件是否齐全。
江苏中盟电气提醒您,对接到专业厂商,才能让采购更简单!
采购光伏升压站成套设备,本质是“选对人、对好参数、签好合同”。作为10年经验的升压站厂家,中盟电气集团始终相信:透明的沟通、专业的技术、可靠的服务,才是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