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右上角联系方式

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如何重塑城市供电美学?

文章来源:https://www.cnboda.cn 发布时间:2025-08-19 浏览次数:1

在上海陆家嘴的某条网红街道,一家新开的咖啡馆外,游客们举着咖啡杯拍照打卡——谁能想到,就在他们脚下的绿化带里,藏着一座隐形变电站?这座外观与普通景观花坛无异的设施,实则是能支撑整条街区用电的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当城市发展进入寸土寸金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传统变电站的钢铁森林形象正被颠覆,一种更贴合现代城市气质的新型供电设施,正在重新定义城市供电美学

 


一、城市之痛:传统变电站的空间焦虑颜值赤字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土地资源已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然而,传统变电站的落地式设计与高大全体型,始终与城市发展存在天然矛盾:

 

空间侵占严重:一座常规10kV变电站占地面积约50~100㎡,相当于3~6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在核心城区,这样的用电巨无霸往往挤占公共绿地、压缩步行空间,甚至影响周边地块开发价值。

 

视觉割裂明显:裸露的钢结构、冰冷的设备外壳、杂乱的电缆沟,与传统城市景观的精致化”“生态化需求格格不入。尤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或高端商业区,变电站的存在常被视为煞风景的工业符号。

 

环境适应性弱:传统变电站的噪音(变压器运行声可达60~70分贝)、电磁辐射(虽符合国标但易引发公众担忧)等问题,长期被周边居民诟病,成为邻避效应的典型诱因。

 

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工业时代供电设施生态文明时代城市需求的代际冲突。而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出现,正是用地下化、景观化、生态化的创新设计,破解了这一困局。

 


二、破局之道: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三重进化

相较于传统变电站,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核心突破在于将电力设施从地面解放到地下,并通过去工业化设计智能化赋能,实现功能、美观、环保的三位一体。其进化逻辑可概括为三个维度:

 

1. 空间进化:从占地大户隐形助手

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采用地下箱体+地面景观结构:核心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集成于地下密闭舱体,地面仅保留与景观融合的操作面板、通风口或艺术化装饰结构。以10kV/630kVA规格为例,其地下箱体占地面积仅8~12㎡(约为传统变电站的1/8),地面部分可与花坛、雕塑、休憩座椅等景观元素无缝衔接。

 

在杭州某滨水步道改造项目中,当地电力部门将传统变电站入地下后,地面空间被释放为200㎡的市民休闲广场——原本堆满设备的角落,如今成了孩子们追逐嬉戏的阳光草坪,周边商铺的客流量因此提升了30%

 

2. 颜值进化:从工业粗犷城市家具

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设计团队,不再是单纯的电气工程师,而是融合了景观建筑师、工业设计师的跨界团队。其外观设计遵循去设备化原则:

 

材质选择:地面部分采用仿石瓷砖、防腐木、金属格栅等景观常用材料,与周边铺装风格统一;

 

造型处理:通过弧形边缘、镂空花纹、模块化拼接等设计,弱化设备感,强化景观装置属性;

 

色彩搭配:提供多种标准色卡(如深灰、米白、仿木纹),可根据街区定位定制(如商业区用暖金色,居住区用原木色)。

 

在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某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地面部分被设计成仿古砖砌花坛,表面雕刻着苏式窗棂纹样,与百年老宅的青瓦白墙相映成趣。游客甚至会驻足拍照,将其误认为传统园林的小品设施

 

3. 性能进化:从基础供电智慧生态

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隐形绝非牺牲功能,反而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更高效的供电能力与更友好的环境交互:

 

低噪音运行:地下密闭舱体配合隔音棉、减震垫等设计,将设备运行噪音降至45分贝以下(相当于正常交谈音量),彻底解决噪音扰民问题;

 

低电磁辐射:采用全封闭SF6气体绝缘或固体绝缘技术,电磁辐射值仅为传统变电站的1/5,且通过接地屏蔽设计,对人体无任何影响;

 

智能运维:集成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局放电流)、远程监控系统(手机APP实时查看状态)、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水喷雾双重防护),实现故障预警-快速定位-智能处置的全周期管理,运维效率提升60%以上。

 

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的某智慧园区,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不仅承担着园区80%的供电需求,还通过与光伏车棚、储能系统的联动,实现了--一体化供能。其地面景观平台同步设置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与智能照明系统,真正成为供电+服务的综合节点。

 


三、未来已来: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城市蓝图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紧凑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等理念深入人心,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正从创新试点走向标准配置。其发展前景可从三大趋势窥见:

 

政策驱动:住建部《城市电力设施规划导则(2023版)》明确提出新建城区优先采用地埋式变电站,老旧城区逐步改造,多地已将景观化供电设施纳入城市更新考核指标;

 

需求升级:新能源汽车普及(需配套充电桩)、5G基站密集部署(需高频供电)、智慧城市设备(需稳定电力)等新场景,倒逼供电设施向小体积、高智能、易融合转型;

 

技术迭代:模块化预制舱技术(缩短施工周期50%)、环保型绝缘材料(替代传统油浸式变压器)、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的成熟,进一步降低了地埋式变电站的应用门槛。

 


在一座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里,电力不应是冰冷的工业血液,而应是融入生活的温暖脉络。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意义,不仅在于藏在地下的物理形态,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城市与能源的关系——它不再是城市的配角,而是与建筑、景观、居民共生的城市家具;它不仅提供电力,更传递着科技向善的温度。

 

当未来的城市街头,孩子们在变电站上方的草坪上奔跑,老人们在景观平台的长椅上闲聊,游客们对着伪装成艺术装置的变电站拍照打卡……我们或许会明白:最好的城市供电设施,从来不是存在感最强的,而是存在感最温柔的。这,就是景观型地埋式箱式变电站的终极使命——让电力,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箱变厂家联系方式

  • 联系人:陈经理
  • 手机:15050063299
  • 邮箱:365207941@qq.com
  •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新区创业路2号
cache
Processed in 0.01261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