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右上角联系方式

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内部结构解析:紧凑布局下的高效与集成

文章来源:https://www.cnboda.cn 发布时间:2025-08-25 浏览次数:3

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储能系统对设备的集成化、小型化要求日益迫切。作为连接储能电池与电网的核心设备,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凭借其高集成、低损耗、省空间的设计优势,正成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首选方案。

 


一、整体架构:模块化布局,功能分区明确

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功能集成、空间集约。其整体由底座、变压器、高压室、低压室、储能变流器五大核心组件构成,各组件通过模块化设计紧密衔接,形成一机集成变流、升压、配电的完整功能链。

 

从物理布局看,所有组件均安装于同一钢质底座上,底座不仅承担设备重量,更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如加强筋布局、减震垫嵌入)提升整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变压器作为能量转换的核心,被置于底座中心位置;高压室、低压室则围绕变压器呈左右并排分布,储能变流器则根据电流流向需求,就近连接于低压侧——这种中心辐射式布局,最大限度缩短了各组件间的电气连接距离,为后续降本增效奠定基础。

 


二、核心组件详解:从变压器到储能变流器的协同设计

1. 变压器:能量转换的中枢节点

变压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电能转换效率与系统可靠性。本一体机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可选干式),铁芯采用高导磁率硅钢片叠制而成,有效降低空载损耗;绕组部分遵循低压绕组在内、高压绕组在外的经典结构,低压线圈(连接储能电池侧)与高压线圈(连接电网侧)均采用铜导线绕制,确保低电阻、高载流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变压器的低压套管与高压套管采用对向引出设计:低压套管位于变压器靠近低压室一侧,高压套管位于远离低压室的另一侧。这种布局避免了高压线路与低压线路的交叉干扰,同时为后续高压室、低压室的独立布局创造了空间条件。低压线圈通过低压引线与低压套管连接,高压线圈通过高压引线与高压套管连接,引线长度被严格控制,减少铜损的同时提升电磁兼容性。

 

2. 高压室:电网接入的安全屏障

高压室紧邻变压器高压套管侧,内部集成真空断路器等高压设备。变压器高压套管直接伸入高压室内,与真空断路器的进线端连接;真空断路器的出线端则通过高压母线与电网对接。这种变压器-高压室-电网的直连设计,省去了传统方案中独立的高压配电柜,将升压、保护、控制功能集成于一体。

 

高压室的外壳采用防尘、防潮的金属钣金结构,防护等级达IP54,内部配置温湿度传感器与通风装置,确保高压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3. 低压室:储能变流的控制中枢

低压室与高压室并排设置,通过隔板分隔以保证安全性。变压器低压套管伸入低压室内,与万能式断路器连接——该断路器集成了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是储能系统与电池侧的安全闸门

 

储能变流器(PCS)作为低压侧的核心设备,直接连接于低压套管与万能式断路器之间。其输入端接收来自电池的直流电(DC),输出端通过低压母线连接至万能式断路器,最终通过变压器升压后并入电网。这种电池-PCS-变压器-电网的短距离连接路径,大幅减少了低压电缆的使用量(较传统方案节省铜排30%以上),同时降低了线路阻抗,减少电能损耗。

 


三、设计优势:紧凑布局下的降本+提效双突破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实现了空间、成本、效率的三重优化:

 

空间集约:各组件模块化集成,整体占地面积较传统变压器+变流器+开关柜分立方案缩小40%~50%,尤其适合工商业屋顶、小型地面电站等场地受限场景;

 

成本降低:铜排使用量减少(因电气连接距离缩短)、设备数量减少(集成变压器、开关柜、PCS),综合采购成本下降约20%

 

效率提升:电气连接路径缩短,线路损耗降低(总效率≥98%);同时,一体化设计简化了接线与调试流程,缩短现场施工周期30%以上。

 


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的内部结构设计,本质上是一场集成化革命”——通过功能模块的重新排列组合,将原本分散的变压器、变流器、开关柜等设备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能量转换-升压-配电-保护的全链路覆盖。随着储能技术的持续发展,这种高度集成的设备形态,必将成为未来储能系统降本增效、快速部署的关键支撑。



箱变厂家联系方式

  • 联系人:陈经理
  • 手机:15050063299
  • 邮箱:365207941@qq.com
  •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新区创业路2号
cache
Processed in 0.01146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