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右上角联系方式

变压器在工作中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吗?

文章来源:https://www.cnboda.cn 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3

你有没有注意过?变压器运行时,外壳有时烫得不敢碰,有时却又凉飕飕的——这其实是它在“悄悄发烧”!但你知道吗?变压器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极大,有的部位热到“冒汗”,有的却像“冰袋”。



变压器“发烧”?各部位温度大不同!

变压器工作时,内部像一场“热量派对”:铜损(绕组电阻发热)、铁损(铁芯磁滞/涡流发热)不断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会通过油(油浸式)或空气(干式)传递、散发。但不同部位的“散热效率”不同,导致温度分布差异明显——

烫的“C位”:绕组导线

绕组是变压器的“能量转换核心”,电流通过导线时,电阻会持续发热(铜损)。由于导线细、电流大(尤其是大容量变压器),热量高度集中在导线内部,导致绕组导线温度比其他部位高10-20℃!曾有实测数据显示:一台1000kVA油浸式变压器满载运行时,高压绕组导线温度可达95℃,而同期上层油温仅75℃,铁芯表面温度仅60℃。

“中间层”:铁芯与绝缘油

铁芯由硅钢片叠成,主要发热来自磁滞损耗(硅钢片反复磁化的能量损失)和涡流损耗(感应电流生热)。但由于硅钢片薄、叠片间涂有绝缘漆,热量传递较慢,铁芯表面温度通常比绕组低15-25℃。

绝缘油则是油浸式变压器的“降温主力”:它吸收绕组和铁芯的热量后,通过自然对流或冷却器循环,将热量传递到油箱壁和散热器。因此,绝缘油的温度呈现“分层现象”——上层油温>中层油温>下层油温(因为热油密度低会上浮)。

“冷静区”:外壳与散热器

外壳是变压器的“保护壳”,主要通过传导和辐射散热。由于外壳与空气(或冷却介质)接触面积大,温度接近环境温度,用手触摸通常只是“微温”(30-40℃)。而散热器(如片式散热器、风冷风扇)作为“主动降温区”,温度甚至可能低于环境温度(风冷时)。

1756781949181980

油浸式vs干式:温度监测的“小心机”

知道了各部位温度差异,那变压器的“体温计”到底测哪儿?答案取决于它是“油浸式”还是“干式”——

油浸式变压器:看“上层油温”

油浸式变压器的油箱里装满了绝缘油,热量通过油循环传递。由于上层油温能反映绕组和铁芯的“核心热量”(热油上浮),因此温度计通常安装在油箱顶部,直接测量上层油温。

根据国标规定,油浸式变压器上层油温正常运行时一般不超过85℃(强迫油循环冷却的可放宽至95℃)。若上层油温长期超90℃,说明散热不良或负载过高,需警惕绕组绝缘老化风险!

干式变压器:盯“绕组/铁芯温度”

干式变压器没有绝缘油,靠空气自然冷却(或风冷、水冷)。它的热量直接通过绕组和铁芯表面散发,因此温度传感器(PT100热电阻)会直接埋设在高压绕组、低压绕组和铁芯的关键位置,实时监测这些“发热大户”的温度。

干式变压器的报警阈值更严格:绕组温度超130℃时需报警,超150℃必须跳闸(防止绝缘烧毁)。这也是为什么干式变压器常配“温度控制器”——屏幕上直接显示各部位温度,比“摸外壳”靠谱100倍!


温升:变压器的“隐形健康指标”

你可能听过“温升”这个词,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说,温升=变压器实测温度 - 环境温度,它反映的是变压器自身损耗产生的“额外热量”。

举个例子:夏天环境温度35℃,变压器上层油温测出来70℃,那它的温升就是70-35=35KK是温标单位,与℃数值相同)。

温升过高,意味着变压器“负担过重”或“散热不良”:

若负载不变但温升突然升高,可能是绕组绝缘老化(电阻增大,铜损上升)或冷却系统故障(如风扇停转、散热器堵塞);

若环境温度低但温升仍高,可能是铁芯硅钢片间绝缘损坏(涡流损耗激增),或绕组匝间短路(局部电阻骤增)。

因此,运维人员常说:“看变压器好不好,先看温升稳不稳!”定期记录温升数据(尤其是满载时的温升),能提前发现设备隐患,避免“小问题拖成大故障”。


变压器“发烧”不可怕,看懂温度是关键!

油浸式看上层油温,干式盯绕组铁芯;温升则是判断健康状态的“隐形尺子”。

下次再看到变压器“热乎乎”,别慌!先想想:它是油浸式还是干式?测的是哪个部位的温度?温升有没有超标?掌握这些,你也能当半个“变压器医生”~


箱变厂家联系方式

  • 联系人:陈经理
  • 手机:15050063299
  • 邮箱:365207941@qq.com
  •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新区创业路2号
cache
Processed in 0.013416 Second.